一、政策
1.日前铜陵发布《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从契税补贴到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下调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房市利好政策。
点评:今年前4月,铜陵全市成交2347套,同比下滑了27%,其中4月市区住宅成交324套,环比下降40.33%,同比下降56.7%。而铜陵市目前楼市库存达到1.8万套,如果今年前4月月均销售计算,铜陵楼市去化周期要达到31个月。在此背景下,5月5日,铜陵出台救市政策。事实上,这次政策内容似曾相识,比如契税补贴,在过去十多年房地产市场起起落落中,许多城市包括上海在内都用到过此方法。铜陵是非限购城市,目前市场也遭遇到了较大的压力,很显然这完全是当地供求失衡导致,寄希望这些政策来救市,看来很难如愿。
2. 5月5日上午,宁波市房地产业协会负责人在与部分经纪机构的会议上通报说限购政策将有所调整:“今年5月份开始,宁波市全市,原来的限购政策,购房者户籍所在地,跟拟购房所在地,两个地方都同时要核查,变更为仅在拟购房所在地核查。”
点评:如果这个传言属实的话,宁波基本等同于取消限购了。这次实际上暴露了原本的宁波限购政策执行也是有问题的,照理来说限购范围理应是全市的概念,而不是将各区分割开来核查,原本的方式存在很大漏洞。而此次调整后,对于限购来说也就是面子上还存在而已,实际政策已经终止。当然对于宁波这种城市,取消限购我完全同意,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彻底在宁波废除所谓的限购政策。
3. 4月底,常州武进区召集房企举行座谈会,通过制定人才引进制度,对规定区域内的人才进行购房意向补贴。5月6日,常州公积金中心发布公转商补息贷款新政,从5月19日起,市民申请公转商补息贷款的最高额度从原来的5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常州市天宁区5月7日透露出为去库存计划停建安置房的消息。
点评:常州传出的救市措施牵涉到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和停建安置房各个方面,还是下属各区不同的办法,地级市还搞分类调控,这倒是新鲜事。常州这些政策中我觉得“停建安置房”这条不太合适,如果停建安置房,那意味着政府将购买现有商品房转为安置房,这等于把政府的钱直接去拯救开发商,别今天救了企业明天亏了政府。
二、土地
4. 5月5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公告,《2014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一批计划》已获批准并正式对外公布。根据公告,首批城市更新单元共包括15个项目,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05.74万平方米,分别位于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8个区,其中南山共计5个项目。
点评:此次拟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05.74万平米,可大大缓解深圳土地供不应求的状况。深圳是所有城市土地消化周期中周期最短的,才0.22年,基本可以称作“无地可供”,必须通过城市更新来解决未来供地问题,深圳的经验也适用于北京和上海。
5. 5月6日,上海市召开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根据上海方面计划,要实现“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实施路径将主要包括盘活存量、增加流量和提高绩效等。相关分析指,工业用地将首先面临盘活存量的调整。日前,上海便出台了《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
点评:上海发布《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实际上能大大缓解上海土地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海高地价的情况。我在5月8日的《上海规土“五量调控”将成高地价终结者》一文中做了详细说明。
6. 5月8日上午,市场有消息表示,北京下发文件五环内不再出让商业用地。对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处发出回应,表示目前并没有出台这一文件,也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点评:在上海盘活存量用地的环境下,北京却传出五环内不再出让商业用地的谣言。虽然北京时国土局立马辟谣了,但是将信将疑者还是很多。不过我总觉得这一条太不靠谱,五环内其实基本把北京的中心城区都包括了,如果这个区域内都不再出让商业用地的话,那么北京土地市场也就可以game over了。
三、企业
7. 5月5日,高盛高华证券发布的报告称,110家A股房地产财务状况恶化,并将影响二季度房价。并指出,“2013年积极扩张的中等规模开发商在A股上市房企中的财务状况最为恶化。”
点评:按照高盛高华对于一季度财报的分析,再对比历史的相关数据,我也认可高盛高华对于目前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恶化的判断。但是对于其得出开发商在二季度普遍大幅下调房价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可。我认为目前来看,大型房企下调房价的可能性居多,对他们来说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文中指出“2013年积极扩张的中等规模开发商在A股上市房企中的财务状况最为恶化。”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研究相符。中等规模房企,由于现金和项目相对有限,如果出现了快速扩张一般会采用高杠杆高成本的融资手段,如果销售节点上与计划不匹配,再加上市场波动,则风险较大。
8. 5月6日晚,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在网上发布,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之一光耀地产濒临倒闭。5月7日下午,光耀集团发表官方声明,承认近年因调控致使公司在资金层面存在较大压力,但融资渠道依然畅通,网传濒临停业或已经停业消息不实。随后,“光耀地产因多个楼盘无法交楼,正面临倒闭“的消息迅速发酵升级泛化。
点评:光耀地产“破产”事件应该是本周最大的热点。老板郭耀名甚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再给他3、5亿元,就能把企业救活。姑且不论3、5亿元是否能够把企业救活,我认为这当前情况下,已经很少会有企业出钱去参与了,当年路劲并购顺驰的一幕很难重现,也许很快光耀地产就要成为过去式。
另外,苏宁环球之前也被传“退房转型”,而企业称目前房地产体量还是比较大,近几年还是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积极拓展其他相关领域。考虑到母公司的支持,苏宁环球应该不会像光耀压力这么大。但是,对于从其他行业转来做房地产的企业来说,在这一轮调整中都会比较艰难。
9. 5月7日,金融街发布公告称,5月6日,公司控股股东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了公司股份55,000,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2%。本次增持后,大股东合计持有本公司股份900,188,357股,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74%,逼近30%的收购邀约线。
点评:事实上,我之前也讲过,由于金融街股权结构相比金地来说更加集中,险资对金融的投资只可能是财务方面的投资。但是,金融街的反应却比金地大得多,增持股份比重至29.74%。我觉得金融街反应过度,这些举措完全没有必要。
虽然金地和金融街存出现险资进入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机构选择退出房地产股这才是目前资本市场真实的现状。据了解,2014年基金一季报的重仓股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净减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