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飞涨十年,未来的走势如何呢?房地产去投资化这个话题再次提上日程,2013年的房地产红红火火,从七大千亿房企诞生到节前各家大晒“红包”,感觉如此风风火火的房地产业风华正茂,但是重庆楼市交易数据来看,能瞧出不少房地产投资的倪端。
商品房属于全民投资品,但是投资房子与投资股票最重要的在于流动性。股票被套可以马上认输,但是房子投资错误会承担长期的痛苦,并且投资房子必须要看清未来几十年的趋势,否则,大量资金投入难以变现。投资房地产不仅仅是看市场环境,还要看国家政策,政府每每颁布救市政策,但对房价都是冲击和压制,结果只能大致交易量上升和刚需爆发,如果靠投资住宅赚钱,目前已经是难上又难,二手房首付提升加上加上房产税,投资住宅已无赚头。
房地产投资品常见的无非写字楼、商铺、商品房,从2013年数据显示,办公物业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商铺成交虽然比较客观,但是背后的危机已经凸显。
办公物业成交持续走低
2013年办公物业成交体量同比下降86万方,降幅为43.2%,成交单价下降485元/平方米,跌幅4.52%,2013年办公物业去化持续走低。
年份 |
套数 |
建筑面积 |
建面均价 |
2012 |
7948 |
211 |
10720 |
2013 |
7723 |
125 |
10245 |
增长幅度 |
-2.83% |
-43.2% |
-4.52% |
2012年与2013年办公成交对比表(万方、元/㎡)
2012年、2013年各区办公成交对比
从上图来看,2013年个区域办公物业总体成交体量比2012年下降,其中渝中区成交量不到12年一半。但是重庆各区办公物业涨中有跌,其中沙坪坝、大渡口、渝北等新区办公气氛不成熟,写字楼或商务公寓被迫以价换量,价格小幅下降3%-5%,北部新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办公产品价格仍上涨。
总的来说,长期的市场疲软,让投资者对办公物业投资没太多信心,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有的投资者都会算笔投资账,“5年回本,10年赚”,庞大的投入想在短期内回本完全不大可能,“以租代供”也只是广告说辞,当所有的投资者算了这笔账时,回本需要长达10余年的时间,谁有那么好的耐心等待所谓的巨额投资回报。
其次,写字楼几乎都是租给第三产业的公司,而重庆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在办公物业井喷的2012年就已经明显地供过于求。重庆的办公物业要再现牛市,最根本的还在于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商铺持续走高 传统商业已经显萧条
2013年重庆商铺成交量133万方,建面均价11202/平方米,其中渝中区价格最高,达到35136元/平方米。
年份 |
建筑面积 |
建面均价 |
2012 |
128 |
10866 |
2013 |
133 |
11202 |
增长幅度 |
3.91% |
3.09% |
2013与2012年商铺成交对比表(万方、元/㎡)
2013年重庆主城商铺成交量价区域分布图(万方、元/㎡)
2013年商铺成交在建筑面积与建面均价上较2012年都有较大进步,增幅都在3%以上。其中渝北区、南岸区、沙坪坝成交面积最大,多为新兴区底商,价格相对较低。北部新区、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这个几个城市核心区域,周边商业氛围成熟,成交价格较高。虽然渝中区和江北区建面均价最高,但是在解放碑和观音桥已经出现商业的凋零现象。
传统商业遭遇电商阻击,已经是全国趋势,同时也催使万达等房企转型。在重庆这个二线城市传统商业依旧繁荣,特别是观音桥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西城、渝中、南坪众多消费者,加速解放碑、杨家坪这类老商业中心退化。解放碑NOVO百货停业整顿、临江门一带出现空置门面……这都是解放碑这类老牌商圈遭遇商业浩劫的表现。
一个城市的商业消费力是有限的,尽管她有庞大的流动人群、有潜在的发展潜力,房地产过快抬高商业成本,很可能导致传统商业发展停滞。在南京就出现了,经营者集体抗议高房租事件,类似事件在重庆也屡见不鲜。在重庆,以龙湖为首的企业增大自持商业,为规范管理,调活商业。做自持商业对盘活商业,繁荣商圈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在消减商铺散卖,逐渐也减少了投资商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房地产去投资化明显。
中国房地产和中国经济是由消费升级来支撑的,只要消费升级未来能支持,中国房地产大问题是没有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不仅仅是商业地产投资,包括旅游地产以投资回报溢价的前景并不客观。“房地产还有10年盛景。”当以“唯快不破”的闪电攻势独创新商业地产模式的王健林也这样认为的时候,说明地产也已经出现拐点,万达将不再以房地产为主业,而是文化、旅游、商业地产为支柱。城市化伴随着房地产的高潮,当城镇化的“洗牌”完毕,喧嚣的房地产产业将“九死一生”,地产投资也将逐渐淹没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