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咨询

CRIC研究

克而瑞

微信扫一扫

金融街接手SOHO中国两项目,上海首秀前景可期

收藏 打印 转发至微博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2-28

  研究员/杨晶晶

  2月27日,金融街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同SOHO中国达成一项收购协议,将以52.32亿元收购SOHO中国位于上海的两个项目。根据公告,金融街所收购的物业分别为“静安项目”和“海伦项目”,而此前SOHO中国将这两个项目分别命名为SOHO静安广场、海伦广场,均位于上海市核心区域。

  转型带来资金困扰,SOHO中国售项目缓压力

  昨晚至今,SOHO中国卖上海项目的消息犹如一声响雷,惊动了业界,也将行业资讯的头条从“降价”转移到“卖项目”上。SOHO中国欲售上海项目的传闻不是一天两天,然而当消息真正公布,从出售项目的本因出发,我们看到的是SOHO中国正面临模式转型带来的困扰。

  2012年8月,SOHO中国宣布公司做出重大转型,将逐步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从销售转型持有,SOHO中国也同时下调了销售目标,然而,当年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79%,业绩连续两年下滑。至2013年,公司一度传出资金链紧张,出售项目消息,根据公司中期报告,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其持有货币资金从年初的197亿元减少至141亿元。

  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模式转型,SOHO中国面临两难问题:一方面,前期项目销售资金回笼后,重新投入新项目开发,后续没有项目销售提供新的现金流;一方面,从销售模式转变为出租模式,转型的持有物业短期内难以提供充裕资金。2012的转型,成为SOHO中国商业扩张之痛,销售物业可回笼的资金逐渐减少,京沪两地待开发物业加重公司资金链紧张,出售项目成为缓解目前资金压力的有效办法。

  金融街扩张上海意愿已久,双方合作达成双赢

  SOHO中国抛售上海项目,接手者为金融街,在这次合作中,双方都是赢家。

  首先,作为卖方,SOHO中国从项目出售中获得可观收益。据悉SOHO静安广场、海伦广场均为SOHO中国于2011年收购的项目,前者出资16.34亿元,后者为24.7亿元,而在此次交易中,金融街与SOHO中国达成的协议价为52.32亿元,与41.04亿元的成本价相比,溢价率达27%。此次出手,公司不仅收回成本,而且差不多净赚11个亿,符合项目出售目的。

  其次,作为买方,金融街上海布局策略终于实现。早在2007年时,金融街已对外宣布进军上海,加速全国化布局,但由于各种原因,进驻上海未能如愿。从金融街布局范围来看,公司已拓展至京津以外的重庆、长沙等地,将商业地产重心放在一线城市,随着规模壮大,金融街布局上海的意图更为强烈。2013年,受益商业地产,金融街在北京市场收获161亿元销售额,一线城市商业潜力让金融街坚定入驻上海决心。由此,出于对未来前景的考量,公司不惜重金大手笔购入上海核心区商业地块,长达6年的布局计划最终落实。

  两项目增值潜力明显,金融街上海首秀前景可期

  首次进驻上海,金融街看重的是上海商业市场前景,综合考虑收购的项目发展潜力,我们认为,对金融街而言,相比于土地市场拿地,通过项目收购上海布局,金融街在区域选择上更具优势。此外,商业地产地段决定一切的规律,核心区位代表后期升值潜力,此次项目收购利好于公司市场率占有。

  从土地成本来看,SOHO静安广场、海伦广场成交楼板价不高,未来升值空间存在。根据项目资料,静安广场总体量为7.6万方,收购总价为16.34亿元,楼板价在21500元/平米,而根据CRIC监测数据显示,该项目周边最新商办类土地成交价格为27256元/平米。不仅如此,海伦广场也有类似情况,项目收购楼板价为14624元/平米,而周边商办类地块最新成交价格为32491元/平米。对比之下,静安广场、海伦广场虽成交总价较高,但成本并不高,而参考周边商业地块价格持续上扬,“面粉价”带动“面包价”,可预计项目所处区域未来存较大增值空间。

  从项目自身发展来看,金融街接手后,项目以差异化定位搏市场。其一,产品规划上,鉴于金融街一直以来的高端产品定位,面向高端金融业大客户,在区域市场主导的散售型物业中,SOHO静安广场、海伦广场可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吸引金融大户口整体入驻。其二,按照金融街计划,SOHO静安广场、海伦广场后期开发及运营方面,将引用金融街独有的“4C资产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办公、餐饮、购物所有需求的一站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注入后,项目将以一体化管理优势形成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