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咨询
CRIC研究
克而瑞
微信扫一扫
作者:杨科伟、马千里、董妍
随着行业白银时代的到来,当前房地产的供应结构性过剩的风险正在进一步显现。对此,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成交、调供应的政策,并且从今年的商品住宅市场表现来看,也确实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中,对于供应过剩更为严重的商办市场却没有提及,似乎有失偏颇。毕竟商办存量高度积压已经是业内共识,并且在成都、西安等西部重点城市,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原因分析:四大视角剖析风险何以积重难返
作为一个上下游涉及多个行业的复合型市场,西部商业市场风险呈现出高风险的原因来自于供求关系、产业结构、居民消费习惯、投资强度等各个方面。对此,为了更明晰的探究西部重点城市出现风险的原因,我们从市场参与者角度出发,从政府、房企、商家、消费者四方面均进行了探究。
1、政府:“迫不得已”的供应过量
在政府决策角度,地方政府并不是没有看到供应过量将带来的风险,而是也有自身的苦衷。早在2011年,中商联秘书长即在成都做出了“当前商业地产市场、投资性物业市场供求失衡“的判断,并且这一点也广为业内所认同。政府的“迫不得已”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全国共有的财政模式桎梏,其二是更为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而最显而易见的,则是来自于提升城市形象和配套需要。这一点从影剧院密度上即可见一斑。目前西部城市人均拥有影剧院数量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城市,其中人口最少的银川每百万人也仅有5.8座影剧院,也低于人口高度集聚,城市规模庞大的上海。
2、企业:追求业绩扩张导致规模过大难掉头
但经过数年来的野蛮生长,西部重点城市 商业用房施工规模已经达到了尾大难掉的地步。至2014年底,这些城市商业用房施工规模较2010年增长1.68倍,复合增长率高达28%,而在同一时期,东中部重点城市为16.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外来资本已经率先认识到西部商业风险集聚的风险,譬如港资房企三年未在成都拿地即是最好明证。国内房企也渐渐认识到了存量快速攀升的风险,如华润计划2年内新开的18座万象城中,位于西部的仅有一座成都万象城。但鉴于目前西部重点城市普遍超过10年的商业用房施工销售比,短中期内供应过量已成无可回头的现实,房企的全面警醒也已经为时已晚。
3、商家:整体来看需求相对匮乏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在目前西部重点城市中,私有制经济发展进度仍然较为落后,大部分人口依然在公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私营和个体劳动者所占比例仍然不高,以致各市对于商铺体量的需求相对有限。
二是市场规模不足制约发展。西部重点城市商业业态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于商业服务业的需求也不如东部城市,处于低位的市场“密度”大大制约了西部重点城市商服地产的销售,因此从商家角度来说,对于在西部城市的投资机会,也必须予以更为审慎的考量。
4、消费者:居民消费力不足制约商业综合体发展
目前东西部消费倾向性指标(消费性支出/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大多数城市均在60%-70%之间,但是由于收入水平不同,东西部城市城镇人口消费支出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西部重点城市人均消费性支出多低于2万元,而东部发达城市则普遍高于2.5万,其中最高的广州甚至达到了3.3万元。如果再扣除相差不大的基本生存支出,东西部重点城市的人均文体娱乐性消费支出差距还会更大,而这也是同样的规模的综合体,在西部城市普遍需要考虑覆盖更大面积人群的重要原因。
趋势预判:近年内难走出困境,但个体项目仍有机会
由以上四方面分析可见,西部重点城市商服用房的现状风险并不仅仅因为政府的不作为,而是由经济发展、财政压力、企业业绩扩张、产业结构、居民支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风险推升系统”共同导致的。故而近年来政府和房企虽然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商业地产的风险,但在大多风险成因难以转变的客观事实面前,我们认为在近年内,这些城市商办市场还是难以走出风险高企的困境。不过若是具体到项目角度,考虑到庞大的市场成交总量,我们认为还是能够出现一些成功个案:
1、方向一,配套空白区域
对比成交规模,西部重点城市的商业地产确实已经处于供应过量的阶段,但是如果对比到城市规划,目前西部重点城市还存在着大量的商业产品空白区域,譬如今年开盘的成都青羊万达、昆明乐派即是弥补了当前的商业综合体空白,而西安西郊、昆明东郊等区域也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综合体空白。对于这些住宅已经渐成规模,但是商业配套还是没有跟上的区域,还是有希望看到众多成功商业项目的兴起机会。
2、方向二,高端业态空白
目前西部重点城市的高端商业相对匮乏,进驻的高端百货商业不多,高端品牌的门店分布密度远远低于东部,譬如LV在西部重点城市仅有4家门店,而百达翡翠更是无一门店。因此随着西部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有实力的商业房企来说,在高端业态方面,西部重点城市仍然有着许多机会。
3、方向三,专业市场
在专业市场方面,西部重点城市的发展机会仍然值得关注:这首先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契机,为这些作为“陆上港口”西部重点城市带来了更大的贸易量增长预期;其次是目前西部重点城市仍然缺乏”集群式”商业模式,对于专业市场来说,仍然有率先打响品牌,并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的机会,最后由于近年来人力成本上升,东部沿海许多工人回流西部二线城市,也为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带来了新增的就业人群和消费需求。
总结建议: 市场风险期也是行业整合期,仍可关注优质投资机会
西部重点城市商业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虽然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但对于企业而言,鉴于西部重点城市每年过千亿的商业产品销售量,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多值得付出的努力:
1、抓住空白领域的机会
对于上文所述的个体项目机会,譬如超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口快速增长的新区,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专业贸易市场机会均值得关注。不过相比较而言,其中回报最快的还是超大型商业综合体。针对目前西部重点城市缺乏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并且高端商业门店稀缺的现况,资金实力较强的开发商可以考虑抓住这一机会,在合适的选址基础上,打造城市标志性商业物业,制造商业集聚效应实现逆市求生。譬如近期西安首家宜家开业即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该商场选择在工作日开业,但依然引来了大量到访人流,仅仅是当天上午到场人数即已突破万人。
2、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首先可以效仿万达、绿地、华润等龙头房企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通过轻资产模式提升资本运作效率,近年来兴起的Reits、代建代运营等模式值得关注;其次也可以利用综合体内办公、住宅产品的高周转,冲淡长周期持有的商业地产资金压力,并可择机整体转让;最后则是做到差异化运营,在商场主体、与本地文化结合、特色服务上下功夫,在同质化恶性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对于西部重点城市的特殊情况,我们以下两点更应值得注意:其一,警惕互联网商业的冲击。与东部城市相比,在西部重点城市,目前电子商务对于百货等实体商业的冲击还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物流业迅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西部重点城市的电子商务必将迎来一段快速发展期,百货类商业综合体还是应该早作风险预案为宜,在项目设计时即留好足够的烟道、停车位空间,以便转为餐饮娱乐或出售型办公。其二,争夺更为稀缺的消费群体。上文提到,目前东西部城市居民消费倾向差距不大,但是限于收入不足以致人均消费支出有限,再加之人口密度不高以致“消费密度”较低。因此对于房企,尤其是做持有型商业的企业而言,在“消费密度”更低的西部城市,也更应重视商场的人流导入能力,做好品牌口碑和差异化优势。
综上所述,鉴于种种客观因素,目前西部重点城市商业市场的高风险虽然在短期内无法消退,但在企业角度,市场的阵痛并不会落到每一个努力的人身上,只要能做到勤练内功抓住机遇,在个体项目方面仍然有着大量的进入机会。毕竟对于期望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来说,相比人人赚钱的市场旺季,逆市才是行业资源整合,大鱼吃小鱼的最好时机。
附:《西部重点城市商业物业市场风险前瞻及建议》目录
一、现状风险:商业成熟度较低,去化风险显著高于东部
1、省级视角:西部去化风险高于东部,青海、西藏风险最高
2、城市视角:省会城市表现差强人意,贵阳、西安供应严重过剩
3、片区结构视角:各市发展阶段不同,区域风险分布分化
4、项目视角:亟缺标杆式商业热点,行业成熟度仍有待提升
小结:各市表现虽有分化,但无一风险较低
二、原因分析:四大视角剖析风险高企来由
1、政府:迫不得已的供应过量
首先是更为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是财政模式桎梏
最后则是提升城市形象和配套需要
2、企业:追求业绩扩张导致规模过大难掉头
为追求业绩致投资过热
现虽警醒但已难掉头
3、商家:整体来看需求相对匮乏
一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二是市场规模不足制约发展
4、消费者:居民消费力不足制约商业综合体发展
小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系统性风险非一日铸就
三、趋势预判:近年内难走出困境,但个体项目仍有机会
1、短中期内商业市场仍将处于高风险
短期内高库存风险难以快速消弭
中期来看存量过剩也难有改善
2、仍会涌现一批成功个案:
方向一,配套空白区域
方向二,高端业态空白
方向三,专业市场
小结:在经济增速压力面前短期风险难有改观
四、总结建议:市场风险期也是行业整合期,仍可关注优质投资机会
1、地方政府:调控应做到有的放矢,严防矫枉过正
严控供应过量,也应保障商业空白板块配套
提振市场需求,关键在于推进产业结构改革
2、房地产企业:仍应关注优质投资机会
一方面是抓住板块及业态空白机会
另一方面是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