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咨询
CRIC研究
克而瑞
微信扫一扫
【文/杨科伟、余仁花、余路晴、陶媛】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影响下,东北核心城市——长春、沈阳和大连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全国性开发企业的关注,各大房企纷纷加快了在三个城市的拿地落子步伐。然而,三城楼市需求一直表现“稳定”,面对经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其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供过求状态,商品住宅库存持续攀升。库存畸高,人口快速外流导致需求不振,”大常沈”楼市将何去何从?
一、长沈大需求疲软,住宅、土地库存风险均明显偏高
长春、沈阳和大连三城即便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成交仍显回升乏力;而供应却年年处于高位,库存日益攀升,去化压力堪忧。中长期看,土地储备也偏高,风险过大。
1、长沈大政府救市效果虽有显现,但同比涨幅远低于二线城市平均水平
从成交量来看,三个城市商品住宅年成交量在二线城市中处于中上水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年成交量分别的500万、700万和1000万平方米以上。然而,从2014年至今,全国的救市浪潮中,市场大幅回暖的局势下,长春、大连和沈阳等三市政府救市效应虽也有显现,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但同比来看,成交涨幅远低于二线城市平均水平,甚至不及三、四线城市。
2、供应连年走高,库存风险长期处于高位,三城各区普遍供应过剩
从供应来看,长沈大三城供应常年处于高位,且以沈阳的供应量最大,年供应量可达15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于长春和大连供应量的总和。供应持续攀高,而成交表现却相对“稳定”,因而,沈长大三个城市常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库存不断攀升。其中尤以沈阳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2014年9月达到历史最高点,为3008万平方米。长春和大连商品住宅库存量2014年上半年之前也有逐步攀升的趋势。2014年四季度开始,三个城市库存量均有所下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截至今年7月底,长春消化周期已下滑至14.84个月,已接近历史最低点,去化压力大为缓解,而沈阳和大连消化周期仍分别高达24.70个月和22.73个月,去化风险依然较高。
3、中长期风险偏高,企业投资意愿大大降低,土地市场低迷
从长春、沈阳和大连近三年的土地成交情况来看,各城市土地成交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降幅逐年扩大。至2015年上半年,三个城市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均控制在300万平方米以内,不足2012年下半年的两成。从同比来看,沈阳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跌幅最大,自2014年起,同比跌幅均超过50%。土地成交量逐年下滑一方面与商品住宅库存压力息息相关,政府为了缓解去化压力减少土地供应量;另一方面,楼市低迷,库存高企,市场风险加大,房企拿地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经济疲软、人口萎缩、市场过度开发等因素促使供求矛盾激化
综合来看,哈长沈大楼市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工业下滑,经济疲软使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楼市购买力不振
东北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面临转型缓慢,举步维艰的困境。经济发展的缓慢,使得新增就业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据三城统计局数据,2010-2014年三城登记失业率都在3%左右,失业率的上升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三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截止2014年,大连、沈阳、长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不足3.4万元。对于楼市而言,收入不振直接影响到居民住房购买力,从而影响购房需求的提升和有力释放,这也是长沈大楼市不振,需求相对疲软,成交不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2、人口:人口导入能力不足,经济不振加速人口外流,需求增长空间不足
一个区域楼市的发展空间大小主要还是在于人口的多少,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支撑楼市的长期稳定发展。长沈大三城,一者因为东北气候的原因,东北主要城市对其他省份人口的吸引力本身就很有限,反倒是很多有条件的东北人直接南下置业,使得人口不断外流;二者,近年来东北经济的缓慢发展,失业率居高不下,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而无法形成对人口的持续吸附。2010-2013年沈阳、大连常住人口增速不断放缓,而长春人口总体呈现不断外流之势,三城人口导入能力都不断下降,因而其房地产市场需求提升空间不足。
3、投资开发:政府盲目推地,企业盲目开发投资是楼市供应过剩的直接原因
在东北振兴战略下,2003-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尤其长沈大三城,增长势头甚至盖过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于是吸引了大批全国性开发企业的关注,各大房企纷纷加快了在三个城市的拿地落子步伐,形成了一股投资开发热潮,据长沈大统计局数据,2003-2011年三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年均都在20%以上,尤其是沈阳、大连,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惊人,有的年份甚至达到近90%,房地产投资“热度”可见一斑。而这种近乎“疯狂”“过度的开发”,致使市场供应远超市场需求承载力,大量未消化的土地使得市场消化周期不断攀高,2014年整个楼市下行下,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造成目前四城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去库存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三、三城库存风险有缓解,但经济不振,人口增长放缓,长期需求难提振
中短期而言,随着市场回暖,成交上升,供应的有效控制,三城库存压力均在逐步下滑,但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经济不振,房地产行业发展基础不牢,同时人口增长放缓也将影响其中长期需求提升。
1、短期:长春年内有望实现供求平衡,大连和沈阳库存压力仍将维持高位
如前所述,截至今年7月底,长春、沈阳和大连三城库存消化周期分别为14.84个月、24.7个月和22.73个月,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去化压力。其中,长春消化周期已相对较低。而从其往年土地成交量来看,土地成交量而言尚属可容忍范围,年内长春商品房供应将保持相对平稳,消化周期年内有望降至12个月的安全线内。而大连和沈阳最近几个月成交虽高,但在当前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仍在近23个月和25个月的高位,而供应依然居高难下,同时,两城2012年和2013年土地成交量更是惊人,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进一步下滑的难度较大。
2、中期:远郊区域库存风险过大,中心及近郊区域有望改善
如前所述,长春和沈阳土地成交量近几年已大幅缩减,土地消化周期已降至1.5以下,未来1-3年内供应将保持相对平稳,而大连土地成交量虽也有所下滑,但土地消化周期依然高达近2.5,未来1-3年供应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库存风险较大。但就区域来看,长沈大三城的区域分化依然较为明显。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三城新兴的远郊区域,如长春的经开北和高新北区、沈阳的东陵区、大连的开发区,土地消化周期已高达4以上,中期,乃至5-8年的长期都将面积高库存风险。而部分中心区域及近郊区域,虽然土地消化周期也略高与1.5,部分中心区域地价也略偏高,但总体而言,中心区域地块将日渐稀缺,且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供应过剩的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3、长期:经济不振、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未来住房需求难有提振
一方面,宏观经济不振,GDP增速下行明显,对房地产行业而言,作为宏观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更容易享受到政府的政策红利。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重工业比例过高,随着工业产业发展的急剧下滑,失业率攀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对房地产需求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出生率低下,人口增长放缓,未来住房需求难以提振。
附:《需求流失背景下,东北核心城市楼市共性与差异及前景预判》全文目录
一、长沈大需求疲软,住宅、土地库存风险均明显偏高
1、长沈大总体成交回升乏力,且需求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
(1)长沈大政府救市效果虽有显现,但涨势远不及二线城市平均水平
(2)长沈大市场需求仍以满足基本居住为主,需求大规模爆发时期未至
2、供应连年走高,库存风险长期处于高位,三城各区普遍供应过剩
(1)供应连年走高,库存风险长期处于高位, 沈阳和大连尤甚
(2)大连和沈阳别墅供应过剩较为严重,但沈阳供应已呈下滑趋势
(3)沈大各区普遍供应过剩问题突出,大连市内四区尤为严重
3、中长期风险偏高,企业投资意愿大大降低,土地市场低迷
(1)长沈大土地成交量逐年下降,大连土地消化周期仍偏高
(2)区域分化显著,部分中心区域仍为供地大户,且风险偏高
二、经济疲软、人口萎缩、市场过度开发等因素促使供求矛盾激化
1、经济:经济疲软使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楼市购买力不振
2、人口:经济不振加速人口外流,需求增长空间不足
3、市场水平:房地产市场多处于上升期,中心城空间较大
4、投资:政府盲目推地、企业盲目开发是供应过剩的直接原因
三、三城库存风险有缓解,但经济不振、人口增长放缓,长期需求难提振
1、短期:长春年内有望实现供求平衡,大连和沈阳库存压力仍将维持高位
2、中期:区域分化加剧,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将制约楼市价值提升
(1)远郊区域库存风险过大,中心及近郊区域有望改善
(2)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乏力,制约楼市价值提升
3、长期:经济不振、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未来住房需求难有提振
(1)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经济不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础不牢
(2)出生率低下,人口增长放缓,未来住房需求难以提振
四、总结:短期三城市场加剧分化,长期住房需求规模难以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