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咨询
CRIC研究
克而瑞
微信扫一扫
◎ 作者 / 马千里、邱娟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全国各地去库存计划稳步实施,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降低。截止2018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竣工未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占当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的30.5%,较2017年末下降了4.3个百分点,全国性库存压力得到显著缓解。在整体库存减少的大背景下,各城市间的库存压力怎样分布?哪些区域库存压力处于高位?哪些处于低位?各城市城乡二元之间库存压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有哪些机会城市值得关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一一解答。[注:本文计算中使用的库存指标为狭义库存,即已竣工未售面积,在统计局中通常以待售面积命名。]
1
区域分布:东北区域库存压力依旧巨大
长三角城乡库存普遍低位
通过《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中公布的相关库存数据测算,286个地级市中有近七成城市库存销售比(以下简称库销比)低于0.5,库销比超过1的压力型城市仅占一成,从两个数据对比也可看出大部分城市库存已经降至较低位。就区域来看,目前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高度集中在东北三省,据统计东北24个地级城市中有一多半城市库销比超过1,尤其是吉林的松原、四平、辽源、黑龙江的绥化、辽宁的阜新5个城市库销比均超3,库存压力巨大。当然,除了东北区域,内蒙古、甘肃、山西、宁夏部分城市库存也居于高位,存在较大的去化压力。
待售面积极低、库存告急(库存销售比低于0.3)的城市高度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区域,典型如河北沧州,已竣工未售量仅占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4%,另外安徽的阜阳、蚌埠等城市也不及10%。以二季度土地市场较热的阜阳为例,受益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加之较大的人口基数,阜阳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加,2018年全面商品房销售面积高达1046.5万平方米,同比2017年上涨22%,加之竣工率不足5%,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使得待售面积处于历史低位,截止2018年末,待售面积仅43.4万平方米,对于一个拥有809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来说,这几乎微不足道。此外,四川、河南、江西的部分城市可售面积也严重不足,供应的严重不足可能会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
总的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由于需求较为旺盛、购买力较强,库存压力相对不大,这种现象在长三角区域表现最为突出,低库存也为这些城市带来了更大的房价上涨压力;而产业衰退、人口外流较为严重的东北三省城市,需求和购买力双双受限,使得库存压力相对较高。
进一步细化到市辖区、郊县两个层面来看也是如此:
1,高库存压力市区、郊县均集中在东北地区
无论是市辖区还是郊县,库存压力最大的城市均集中在东北地区,其库销比TOP20城市中均有14个城市位于东北三省。尤其是四平、七台河、松原、鸡西等城市,市区、郊县库销比均在全国前20之列,这些城市不仅市区面临需求减退、库存高企的压力,就连本应成为新增长点的郊县也动力不足,市场投资过剩、去化困难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区库销比达到2.39,也位于前20之列,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北京商品房市场成交规模显著收缩所致,实际待售面积并不高。
2,棚改货币化化解中西部三四线库存,长三角库存压力普遍无虞
至于库存压力较小的城市,无论从市辖区层面还是郊县层面,均高度集中在河南、湖北、四川、山西等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并且TOP20城市库销比多低于0.1。尽管这些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但是在棚改的推动下,需求被激发,销售去化速度明显加快,使得去化压力处于较低水平。
从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库存压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其包含的41个城市中,除上海和泰州库销比大于1之外,其余39个城市市辖区库销比均小于1,并且多处于0.3之下(库存低位警戒线),去化速度较快,房企可重点关注。
2
城乡差异:市辖区整体去化优于郊县
江浙高收入城市城乡去化压力更为接近
对比286城的城乡库存压力大小来看,郊县库存压力更高的城市数量更多一些,其中郊县库销比更大的城市有138个,市区库存比更大的城市有108个,另外有40个城市城乡之间库存销售比相仿,郊区库存销售比与市辖区库存销售比处于0.9-1.1之间。
1,郊县库销比高于市区的城市
在郊县库存压力高于市区的城市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郊县库存压力极高、而市区库存压力较小的城市,如沈阳、伊春、十堰、铁岭等。这些城市郊县虽然面临严峻的库存压力,但是市区方面库存压力不高,投资机会依旧值得关注。
至于安阳、咸阳、焦作等城市,城乡之间的库存压力相差虽然较大,但都在考虑到郊县的库销比也低于1,也在安全范围之内。因此就库存压力角度而言,在评判投资机会时不必刻意区别对待。
2,市区库销比高于郊县的城市
在市区库存压力相对更大的城市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多为四川、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的三四线城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近些年这些城市近郊区发展十分迅猛、加之郊区房价低、居住成本优势较强,因此去化速度较市辖区相对较快。但对这些城市市辖区的库存压力的实际水平来看,可见大多数城市库存压力并不大,多数城市库存销售比不足0.5,二者的差距主要还是于郊县的突出表现。只有少数如松原、乌兰察布、忻州等三线城市,其市区才面临着较高的库存压力。
以安徽为例,市区库存销售比大于郊区的城市有10个,但实际上,安徽16个地级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201万平方米,待售面积仅2025万平方米,库存销售比仅有22%,并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库存压力。分城市看,库存销售比最大的城市是铜陵,仅为0.61;分城乡二元结构来看,无论是市辖区还是郊县,库存销售比均处于较低位,即使是市区库存压力相对较大的铜陵,郊区的库存销售比也不足1。这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极大关联,加之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产业结构吸引力众多人口,根据各城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宣城、阜阳、滁州等多个城市人口出现了回流,人口的不断扩张为购房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使得库存量处于低位。
3,市区、郊区库销比相近的城市
城乡库存压力接近的城市方面,大多数是收入水平处于高位的城市。典型如浙江、江苏南部等城市,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差异、收入水平较小,加之这些城市受上海、杭州利好作用影响,无论是市辖区,还是郊县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库存压力均处于较低水平。
3
机会城市:长三角地区整体去化优异、投资潜力巨大
淮南、六安、阜阳可重点关注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见无论是市辖区还是郊区,长三角大部分城市商品房库存压力均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下面我们就以长三角典型城市为例,结合近期商品房销售、土地成交相关数据,对长三角低库存城市当前投资机会进一步探析。
总的来看,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去化速度较快,库存压力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表现较优,尤其是淮南、六安、阜阳等上半年商品房市场热度较高的城市,这些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均大幅增长,加之这些城市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房价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购房需求依然十分强劲,因此房企可重点关注。
当然苏州、合肥这类城市,尽管其具有产业和人口优势,需求和购买力都有较好的支撑性,但由于上半年土地市场极其火爆,土地价格涨至高位,房企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另外由于市场过热,苏州部分区域已经进一步升级调控政策,如果市场热度进一步蔓延,不排除调控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因此这类城市可以说是机会与风险并存。
对于衢州、扬州、台州、芜湖这类前期市场较热,需求已经相对透支,商品房销售相对疲软的城市,库存进一步上升的风险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衢州前5月土地市场热度较高,地价已经涨至5303元/平方米,房企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要警惕高价拿地的风险。另外,温州、镇江、马鞍山、丽水这几个城市也是如此,上半年地价过快上涨使得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总体来看,当前全国整体待售面积已经降至较低位,库存压力明显下降。但是在区域分布上确有明显的不均衡,产业衰退、人口外流较为严重的东北三省城市,受需求和购买力限制,库存压力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由于需求较为旺盛、购买力较强,库存压力相对不大。
库销比居于286城市前列的城市方面,无论是从市辖区还是郊县角度来看,大多为东北城市。而就城乡之间的库存销售比差异来看,郊区去化速度相对较慢的城市也大多位于配套十分落后的东北地区,而郊区去化情况明显更优的城市多集中在近些年近郊区发展迅猛、房价较低、居住成本优势较强的四川、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中西部三四线城市。
就潜力城市来看,长三角地区去化速度较快、整体表现较优,投资潜力具有领先优势;尤其是淮南、六安、阜阳等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房价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的城市,购房需求依然十分强劲,因此房企可重点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合肥这类城市由于市场过热不排除调控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可谓是机会与风险并存。